![]() |
[淮海中醫] ~ 腹瀉 ZY-mdpy ~Fci
腹瀉,又稱泄瀉。即指大便次數增多,質清稀,甚至大便如水樣為
特徵的病症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,但以春秋兩季發病較多,主
要是由於內傷生冷,外受寒邪,飲食過飽或濕熱積聚影響脾胃正常
運化功能所致。中醫學認為本病與脾虛關係最為密切,故張景岳說
﹕“泄瀉之本,無不由於脾胃”。
方一 二香葛根湯
【組 成】廣霍香10克 廣木香 6 克
煨葛根10克 桔皮10克
大腹皮10克 炒厚朴 4 克 焦山楂10克
茯苓10克
炒神麴12克 六一散10克 扁豆葉14片 通草 5
克
生姜 3 片 荷葉 1 角
【制用法】每日 1 劑,水煎分 2 次服。
【主 治】暑濕泄瀉,胸悶欲嘔。
【出 處】《全國名老中醫驗方選集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二 止瀉散
【組 成】白朮50克 丁香10克 肉桂10克
【制用法】曬乾,共為末,裝瓶備用。食積腹脹者加砂仁;發熱者加
黃連。用法:先將患兒地臍部用溫水洗淨擦乾,取藥粉適
量,以填滿肚臍為度,用膠布固定,每 1 ~ 2 日換藥 1 次
,並用熱水袋敷臍部,每日 1 ~ 2 次,每次10 ~ 20分鐘,
但不可過熱,以免燙傷。
【主 治】小兒腹瀉。
【出 處】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三 止瀉片
【組 成】石榴皮50克 白頭翁50克
蘿葡兜30克 芋頭荷30克 廣
木香10克
【制用法】上藥制片,每片重 0. 5 克。口服, 1 次 6 片,每日 2 次。
【主 治】腹痛瀉泄。
【出 處】《湖南省中成藥規範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四 硫磺茶
【組 成】硫磺、訶子皮、紫筍茶各 9 克
【制用法】將硫磺研細,與其它藥和勻。水煎代茶飲,每日 1 劑,稍
熱服。
【主 治】五更瀉。
【出 處】《太平聖惠方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五 木鱉貼法
【組 成】木鱉仁 5 個 丁香 5 個 麝香
0. 3 克
【制用法】共為末,米湯調作膏,敷臍中,外以膏藥貼緊。
【主 治】急性胃腸炎,幼兒腹瀉,又治噤日痢。
【出 處】《中醫外治法簡編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六 三仁貼法
【組 成】桃仁、杏仁、杭仁、白胡椒、糯米各 7 粒
【制用法】上藥共為末,加麵粉 1 茶杯和勻,用雞蛋清調貼手足心。
【主 治】小兒吐瀉,驚風轉筋。
【出 處】《中醫外治法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七 復方馬蹄香膠囊
【組 成】馬蹄香26克 木香 5 克 黃芩素
1 克 元胡 4 克 大樹黃
連浸膏 3 克 蘆子 1 克
【制用法】上藥制膠囊。成人每次服 5 ~ 8 粒,每日 3 次,小兒酌減
。
【主 治】泄瀉。
【出 處】《中藥制劑匯編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八 麥芽山楂飲
【組 成】炒麥芽10克 炒山楂片 3 克
【制用法】水煎取汁,加紅糖適量沖服。
【主 治】飲食停滯引起的泄瀉。
【出 處】《百病飲食自療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九 姜茶飲
【組 成】綠茶、乾姜絲各 3 克
【制用法】以沸水加蓋浸泡15分鐘,代茶頻飲。
【主 治】寒濕所致泄瀉。
【出 處】《聖濟總錄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 荔枝粥
【組 成】乾荔枝肉50克 山藥10克
蓮子10克
【制用法】上藥水煎煮至熟爛時,加入大米適量,煮至米熟粥成。
【主 治】腎陽虛弱之五更瀉。
【出 處】《泉州本草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一 山楂神曲湯
【組 成】山楂15克 神曲15克
【制用法】上 2 味水煎為海,每日服 2 ~ 4 次。
【主 治】飲食所傷之泄瀉。
【出 處】《百病飲食自療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二 附片羊肉湯
【組 成】附片30克 羊肉2000克
生姜50克 胡椒 6 克 食鹽10克
【制用法】將羊肉切成小塊,以沸水燒至無血紅色,去血水,將肉及
洗淨之蔥、姜、附子以武火煮沸30分鐘後,再用文火炖至
一羊肉熟爛,吃肉喝湯。
【主 治】脾胃陽虛之腹瀉。
【出 處】《中國藥膳學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三 益脾餅
【組 成】生白朮 120 克 生雞內金60克
乾姜60克 熟棗肉 250 克
【制用法】先將白朮、雞內金研為細面,然後入鍋焙熱,再將乾姜研
細面,共合棗肉搗如泥狀,做成小圓餅,放炭火上炙乾,
晨起空腹時,當點心服用即可。
【主 治】脾胃虛寒,中陽不振所致泄瀉,不欲飲食者。
【出 處】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四 疏邪化濁法
【組 成】大豆黃卷15克 生苡仁15克
扁豆衣 6 克 山梔 6 克 神
曲15克 茯苓15克 佩蘭葉 9 克 枳殼 6 克
桔梗 6 克
車前子10克(研炒另服) 荷葉 1 張
【制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 1 劑,每劑分 2 次服。
【出 處】《百治百驗效方集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五 易黃散
【組 成】陳皮、青皮、丁香、訶子、甘草各適量
【制用法】制成散劑。
【主 治】小兒脾胃不和,腹大形瘦,嘔吐泄瀉者。
【出 處】《小兒藥証直決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六 漿水散
【組 成】乾姜、炙甘草、肉桂、半夏、附子、良姜各適量
【制用法】制散劑,加漿水煎服(漿水,為炊粟米熟,投冷水中,浸
5 ~ 6 天;待酢生白花,色類漿者,故名)。
【主 治】暴瀉如水,周身汗出,身上盡冷,脈微而弱,氣少不能語
,甚則嘔吐等証候。
【出 處】《保命集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七 六合定中丸
【組 成】藿香、蘇葉、香薷、陳皮、川朴、枳殼、炒谷芽、六曲、
扁豆、山楂、茯苓、木瓜、甘草、桔梗、檀香、木香、硃
砂各適量
【制用法】制丸劑。
【主 治】受暑感寒,怕冷發熱,食積不化,胸悶噁心,腹痛吐瀉之
証。
【出 處】《上海市藥品標準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八 牛脾白礬方
【組 成】牛脾 1 具 五倍子 9 克 白礬
5 克 紅糖適量
【制用法】牛脾放瓦上焙乾,同五倍子一起研末,加紅糖 1 匙,每日
3 次,每次10克。
【主 治】婦女產後腹瀉或小兒消化不良性水瀉。
【出 處】《偏方妙用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九 秦艽萆薢湯
【組 成】秦艽12克 萆薢12克
補骨脂12克 煨訶子12克 黨參12
克 茯苓15克 焦白朮15克 山藥15克
砂仁 3 克 陳皮
10克
【制用法】水煎服。加減法:若氣虛甚或氣虛下陷者加黄芪15克,升
麻10克,柴胡10克;陽虛盛者加附片 6 克,肉桂 4 克,炮
姜 6 克;血虛者加當歸10克,枸杞子10克;腹痛甚重用白
芍30克;濕熱者加秦皮12克,厚朴10克,黃連 4 克;滑瀉
者加烏梅11克,石榴皮15克。
【主 治】結腸預激綜合征。
【出 處】江蘇省連云港市人民醫院王淑波方 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二十 消食止瀉散
【組 成】六曲10克 焦楂30克
制半夏10克 茯苓20克 豬苓10克
陳皮 6 克 萊菔子 6 克 雞內金 6 克
炒白朮10克 澤瀉
15克
【制用法】上藥研細末,過 120 目篩,備用。每日 3 次,每次 2 克,
3 日為 1 療程。
【主 治】嬰幼兒腹瀉,或伴發熱、嘔吐、咳嗽等症。
【出 處】《急難重症新方解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