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[淮海中醫] ~胃痛 ZY-mdpy ~ Wto
凡是從胃脘部臨近心窩處,經常發生疼痛為主症的病症,稱為胃痛,
一般又叫做“心口痛”。多由受涼、飲食沒有節制、精神過度緊張所
致。常可見於現代醫學中的急、慢性胃炎和胃、十二指腸潰瘍病以及
胃神經官能症等病。
方一 制酸定痛散
【組 成】生黃耆 250 克 延胡索 250 克
廣木香 150 克 海螵蛸
150 克 甘草 100 克 高良姜 200 克
白芨 150 克 附子
50克 雞蛋殼粉15克
【制用法】將上藥洗凈曬乾,粉碎過篩備用。每次 6 克,日服 3 次,
姜湯沖服。
【主 治】胃脘痛,吐酸水、燒心(胃、十二指腸潰瘍)
【注意事項】缺酸性潰瘍、萎縮性胃炎不宜用。
【出 處】《偏方妙用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二 行氣止痛方
【組 成】草果仁15克 元胡12克 乳香 3
克 沒藥 3 克 酒炒五靈
脂 6 克 廣木香 3 克 肉桂 3 克 良姜 6
克
【制用法】取水 2 碗,煎至 1 碗,分 2 次飯前溫服。如制散劑即原方
劑量加大10倍,每次沖服10克,每日 3 次飯前服。無論湯
劑或散劑,均以黃酒 1 匙為引。
【主 治】遇寒胃脘部疼痛,或食生冷食物後胃腸痙攣不止。
【出 處】《偏方妙用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三 瓦甘散
【組 成】瓦楞子20克 炙甘草20克
炒白朮20克 延胡索15克
【制用法】研末。每日 3 次,每次 3 克。飯前30分鐘溫開水送服,兒
童酌減。 7 日為 1 療程。
【主 治】胃脘痛。
【出 處】浙江中醫雜誌 1989;24( 5 ): 198 淮海中醫診所
2009.
方四 胃復散
【組 成】白朮10克 陳皮10克
川楝子10克 五靈脂10克 蒲黃10
克 元胡15克 吳茱萸 9 克 烏賊骨30克
瓦楞子20克
【制用法】共研細末,每日 3 ~ 5 克,分 3 次口服。寒凝氣滯加畢澄
茄,香附;飲食停滯加砂仁,焦三仙;肝郁氣滯加柴胡,
木香;瘀血阻絡加丹參,桃仁,紅花;脾胃虛寒加黄芪,
生姜,大棗。
【主 治】胃脘痛。
【出 處】天津中醫 1990;( 1 ):22 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五 烏金散
【組 成】烏金草根、紫金砂根各等量
【制用法】將上藥根部晒乾,共研細末備用。每次服 3 ~ 6 克,每天
3 次,開水或酒送服。
【主 治】胃脘痛。
【注意事項】忌生冷食物。
【出 處】《常見病單方驗方選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六 扭胃湯
【組 成】麥冬15克 玉竹20克 石斛20克
內金10克 扁豆30克
木香12克 枳殼15克 元胡15克 炒萊菔子12克
【制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 1 劑。
【主 治】胃扭轉。
【出 處】《常見病單方驗方選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七 解痙止痛方
【組 成】柴胡 6 克 川楝子 9 克
炒元胡 9 克 制香附12克 佛手
片 9 克 生白芍 9 克 甘草 2 克
【制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 1 劑。如受寒加紫蘇 9 克,生姜 3 克;內寒
加木香 6 克,吳茱萸 2 克;郁火加丹皮 9 克,炒山梔 9 克
;胸悶加炒枳殼 9 克,砂仁粉 2 克(吞服);嘔吐去柴胡
,加制半夏 9 克,炒黃連 1. 5 克;噯酸加煆瓦楞子15克;
便祕加瓜萎仁 9 克,枳實 9 克;腸虛便祕者加麻仁丸 9 克
(吞服);食滯加炒麥芽 9 克,焦山梔 9 克,胃陰虛加沙
參 9 克,麥冬 9 克;久痛入絡加路路通 9 克,或炒九香蟲
4. 5 克,炒刺蝟皮 9 克,甚者用失笑散 9 克(包煎);脾
胃虛加炒黨參 9 克,炒白朮 9 克。
【主 治】胃神經痛。
【出 處】《袖珍中醫處方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八 調胃止痛方
【組 成】蘇梗 9 克 廣郁金10克
制香附12克 路路通 9 克 煆瓦
楞子12克 大白芍12克 佛手片 9 克
【制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 1 劑。脅脹加柴胡 6 克;食滯加炒谷麥芽各
10克;腹脹加廣木香 9 克;內寒加高良姜 9 克;內熱加炒
山梔 9 克。
【主 治】消化性潰瘍(以疼痛為主症)。
【出 處】《袖珍中醫處方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九 胃炎飲
【組 成】蒲公英30克 焦山楂12克
炒川楝子12克 白芍15克 五
靈脂10克 炒蒼朮12克 法半夏10克 枳殼12克
甘草 3
克
【制用法】水煎服。或制成丸散,如用丸散,每次 5 克,每日 3次;
如服用湯劑,每日 1 劑。
【主 治】慢性胃炎。症見上腹部疼痛、脹悶、泛酸或嘈雜、噯氣等
。
【出 處】《急難重症新方解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 養胃沖劑
【組 成】黄芪、黨參、白芍、甘草、山藥、陳皮、生香附、烏梅、
食糖各適量
【制用法】上藥用量適當制成沖劑。每日 3 次,每次服用15克,空腹
開水沖服, 6 個月為 1 療程。
【主 治】慢性萎縮性胃炎。
【出 處】《急難重症新方解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一 抑癌散
【組 成】白朮、半夏、瓦楞子各30克 木香、血竭各 9 克
雄黃 6
克
【制用法】將上藥研極細末和勻,分成30份,每次 1 份,用開水沖服
,每日 3 克,每次並同時服蛋白斑螫蝥素 1 劑。其制備方
法是:取鮮雞蛋 1 個,將蛋一端打 1 個直徑約 0. 5 厘米的
小洞,用 1 只筷子插入洞內,把蛋內容物攪散後,放入 7
只去足斑蝥蟲。再用潮濕的草紙包裹蛋,並塗上 1 層黃土
漿,置炭火上烘烤,烘到黃土乾裂蛋熟為度。服用時打開
蛋,去掉斑蝥蟲,服蛋之內容物,每日 3 次,每次 1 個。
【主 治】晚期胃癌疼痛。
【出 處】《急難重症新方解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二 胃氣痛片
【組 成】良姜、香附、烏藥、青皮、木香、郁金、肉桂、公丁香、
大茴香、乳香、沒藥、白芍、五靈脂各等量
【制用法】制成片劑,每次 5 片,日服 2 次。
【主 治】胃寒疼痛,心胸郁悶,嘔吐酸水者。
【出 處】《上海市藥品標準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三 九氣拈痛丸
【組 成】良姜、香附、延胡索、木香、陳皮、郁金、檳榔、莪朮、
五靈脂、甘草各等量
【制用法】制成丸劑,每服 6 克,每日服 2 次。
【主 治】胃脘疼痛、兩肋脹滿者。
【出 處】《全國中藥成藥處與集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四 舒肝和胃散
【組 成】海螵蛸、浙貝母、紅豆寇、郁金、雞內金、甘草、莨菪粉
各等量
【制用法】上方制成散劑,每服 3 克,日服 2 次。
【主 治】肝胃不和之胃脘痛伴吞頭酸者。
【出 處】《實用中醫學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五 舒胃片
【組 成】雞蛋殼、延胡索、枯礬、橙皮油、蜂蜜各等量
【制用法】上藥制成片劑。每服 4 ~ 6 片,日服 3 次。
【主 治】胃痛、胃酸過多者。
【出 處】《上海市藥品標準》 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六 參砂舒胃方
【組 成】丹參15克 赤芍12克 炒枳殼 9
克 制半夏 9 克 姜竹茹
9 克 陳皮 9 克 砂仁殼 4. 5 克(後入)
【制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 1 劑。津傷去陳皮,加北沙參12克,麥冬10
克;嘔吐較頻者加旋覆花 9 克(包煎),代赭石12克;疼
痛較甚加九香蟲 4. 5 克,炒刺蝟皮 9 克,或失笑散 9 克(
包煎);大便秘結者枳殼改用枳實,加制大黃 9 克。
【主 治】消化性潰瘍(以疼痛和食入即吐為主症)。
【出 處】《上海市藥品標準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七 安胃散
【組 成】烏賊骨、乳香、沒藥、陳皮、花椒、甘草、川貝各適量
【制用法】將上藥制成散劑,每服 3 克,日服 2 ~ 3 次。
【主 治】胃脘疼痛,嘔噁泛酸者。
【出 處】《中醫外科學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