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[淮海中醫] ~ 便秘 ZY-mdpy ~ Bmi
便秘,即大便秘結不通,糞便在腸內停留過久,水份被吸收過多,糞
質乾燥而堅硬,以致排便困難,經常 3~5 天或 6~7 天,甚至更長時間
才解大便一次。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,大多由於熱邪壅積,食物停滯
或過食辛熱厚味而引起,或因年老、病後氣血虛弱,津液不足所致。
方一 輕鬆開塞湯
【組 成】熟地15克 當歸15克 火麻仁12克
玄明粉(後下)12克
白蜂蜜(沖)30克 燥實甚者加番瀉葉 2 克
【制用法】水煎服。日一劑, 7 天為 1 療程,大便通後,每日用炒決
明子20克,開水沖泡代茶。
【主 治】頑固性便秘。
【出 處】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1989; 8 (2)﹕27 淮海中醫診所
2009.
方二 冰甘貼灸方
【組 成】生甘遂 3 克 冰片 1 克 食鹽
4 克 此用於熱秘;若為寒
秘者,另加附子 1. 5 克,並減生甘遂為 2 克;若為虛秘者
,則去生甘遂,加生大黃 3 克。
【制用法】取神闕穴,每日 1 次。將上藥研為細末,和勻。將藥末撒
入穴內,取純艾絨約 0. 1 克做成圓錐狀,置於藥末上灸之
。每次約 5 壯。若症狀較輕者,亦可以藥末撒入穴內,外
蓋紗布,膠布固定。
【主 治】便祕。
【出 處】江蘇中醫 1989;( 9 ):24 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三 便樂 2 號
【組 成】黄芪、肉蓯蓉、牛膝、川朴、阿膠、枳實、薏苡、白芍、
郁李仁各適量
【制用法】將上藥煉蜜為丸,每丸相當於生藥12克,每晚服 2 丸。
【主 治】虛型便祕。
【出 處】上海中醫藥雜誌 1989;( 7 ):27 淮海中醫診所
2009.
方四 通便飲
【組 成】熟地黃30克 當歸30克
玄參30克 白芍30克 丹參18克
桃仁 9 克 紅花 9 克 甘草 9 克 蘇子 6
克 杏仁 6 克
【制用法】 1 日 1 劑,水煎服。
【主 治】習慣性便祕。
【出 處】1989;12( 6 ):43 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五 養陰清熱潤燥湯
【組 成】生熟地各12克 天冬 8 克 麥冬
9 克 肉蓯蓉15克 黑芝
麻20克 牛乳 1 杯 梨汁 1 杯
【制用法】諸藥水煎,牛乳、梨汁兌入藥液,每日分 3 次,飯前服。
【主 治】便祕。
【出 處】《百病百驗效方集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六 導腑通幽湯
【組 成】當歸15克 麻仁 9 克 郁李仁
9 克 瓜蔞仁12克 制大黃
6 克 黑芝麻 9 克 松子仁10克 冬瓜仁 9 克
炒枳殼 9
克 桃杏仁 9 克 焦谷芽10克
【制用法】水煎服。每日 1 劑,分 2 次服。
【主 治】便祕(老年性便祕尤適)。
【出 處】《百病百驗效方集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七 增水行舟法
【組 成】肉蓯蓉16克 熟地黃12克 當歸
9 克 郁李仁 9 克 黑芝
麻(炒) 9 克 胡桃仁(炒去脂皮) 6 克 炒枳殼 4. 5 克
玉竹 9 克 知母 6 克 砂仁(搗) 3 克
【制用法】諸藥加水約 200 毫升,浸泡半小時,以文火煎取 100 毫升
。藥渣再加水約 150 毫升,煎取 100 毫升,兩煎混合,分
2 次於午、晚飯前溫服。忌辛辣食物。
【主 治】老年便祕。
【出 處】《百病百驗效方集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八 桃麻地黃湯
【組 成】全當歸20克 生地黃12克
火麻仁15克 桃仁 9 克 全瓜
蔞30克 龍明粉10克 生首烏30克 蜂蜜適量
【制用法】用水 500 毫升,微火煎取 200 毫升,每日 2 次,分早晚飯
前服。
【主 治】婦女產後陰再不足或老年體弱,大便祕結。
【出 處】《偏方妙用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九 潤腸通便丸
【組 成】羊蹄根30克 芝麻仁60克
香油適量
【制用法】將前 2 藥研末,用香油適量調丸,分 3 日服完。
【主 治】習慣性便祕。
【出 處】《偏方妙用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 五仁丸
【組 成】桃仁、杏仁、柏子仁、松子仁、郁李仁、陳皮各適量
【制用法】大粒九劑。每服 1 丸,日服 1 次。
【主 治】年老體虛,或產後津枯腸燥便祕。
【出 處】《世醫得效方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一 麻仁滋脾丸
【組 成】麻仁、枳實、白芍、當歸、熟大黃、郁李仁、杏仁、厚朴
各適量
【制用法】大粒九劑。每服 1 丸,日服 1 次。
【主 治】腸胃燥結,大便不通,腹脹滿,或產後、病後、津枯腸燥
之便祕。
【出 處】《常用中成藥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二 皂辛栓劑
【組 成】豬牙皂12克 細辛 5 克
【制用法】上藥共研成細末,用熟蜂蜜調勻制成栓劑,陰乾。同時塞
入肛門內。
【主 治】便祕。
【出 處】遼寧中醫雜誌 1980;(12): 3 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三 通便條
【組 成】細辛12克 皂刺12克 蜂蜜
120 克
【制用法】取蜜文火煎至滴水成珠狀,將上藥粉加入,攪拌均勻,趁
熱制成長 5 厘米,寬 1 厘米栓形。用玻璃紙(或聚乙烯薄
膜)包裝,備用。每次 1 ~ 2 條塞入肛門內。使用次數視
病情而定。腸套疊,腸扭轉禁用。
【主 治】便祕。
【出 處】《中草藥通訊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四 大戟紅棗膏
【組 成】大戟 1. 5 克 紅棗 5 ~ 10 個
【制用法】上藥共搗如膏狀,貼臍中。
【主 治】便祕。
【出 處】《中醫外治法簡編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五 熱秘貼法
【組 成】皮硝 9 克 皂角粉末 1. 5 克
【制用法】將皮硝水中溶解,再加入皂角末,調敷貼臍。
【主 治】熱結便祕。
【出 處】《中醫外治法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六 冷秘貼法
【組 成】附子15克 苦丁香 9 克 炮川烏
9 克 白芷 9 克 胡椒 3
克 大蒜10克
【制用法】上藥共研為末搗成餅,敷貼臍部。
【主 治】塞結便祕。
【出 處】《中醫外治法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七 虛秘貼法
【組 成】連鬚蔥頭 3 個 姜 1 塊 鹽
3 克 淡豆豉12粒
【制用法】上藥共搗作餅,烘熱貼臍。
【主 治】虛性便祕。
【出 處】《中醫外治法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八 柏子仁粥
【組 成】柏子仁15克 蜂蜜適量 粳米50
~ 100克
【制用法】將柏子仁去皮殼雜質,搗碎如粉,與粳米共煮,待粥將成
時放入蜂蜜,續煮10分鐘即可食用。
【主 治】便祕,心悸,失眠,健忘。
【出 處】《粥譜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十九 雪羹湯
【組 成】荸薺30克 海蜇頭30克
【制用法】將荸薺洗淨去皮切片,海蜇頭洗淨切碎, 2 者同放入鍋內
加水燒開,煮10分鐘左右即可食之。
【主 治】陰虛痰熱之便祕。
【出 處】《古方選注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二十 秘結散
【組 成】甘遂 3 克 元寸 0. 3 克 食鹽 5
克(炒)
【制用法】上藥混研細末,填臍窩,以艾柱放藥物上灸之,一般 5 ~
7 止即通。症輕者可不灸。
【主 治】各種便祕。
【出 處】《中醫外治法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二十一 竹葉綠礬湯
【組 成】竹葉適量 綠礬 1 把
【制用法】烈人煮竹葉 1 鍋,乘熱傾桶內,撒綠礬 1 把,令病人坐上
熏之。
【主 治】便祕。
【出 處】《理瀹駢文》 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二十二 四味散
【組 成】生大黃15克 水麻仁50克
陳皮15克 郁李仁35克
【制用法】上藥共研細末,煉密調和諸藥,冷卻後搓成條狀,粗如手
指,長約 2 厘米左右,納入肛門內,每次 1 枚。
【主 治】熱祕。
【出 處】《醫部全錄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二十三 橘杏丸
【組 成】橘皮30克 杏仁30克
【制用法】 2 藥共為細末,煉密調和諸藥,冷卻後搓成條狀,粗如手
指,長 3 厘米,每日 1 枚,納入肛門內。
【主 治】氣祕。
【出 處】《雜病源流犀燭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二十四 通導散
【組 成】黄芪30克 皂角10克 紅糖50克
蔥白50克
【制用法】將黄芪、皂角研末,蔥白搗汁,再將紅糖熬煎濃縮倒出,
冷卻後搓成條狀。最後將糖條浸蔥白汁蘸上藥末納入肛門
內。
【主 治】虛祕。
【出 處】《理瀹駢文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二十五 榔香飲
【組 成】檳榔 4 克 沉香 4 克 炒烏藥
4 克 陳皮 4 克 厚朴花 4
克 枳殼 4 克 木香 4 克 生大黃 3
克(另包泡服)
【制用法】上藥每日 1 劑,水濃煎,多次喂服。
【主 治】新生兒便祕。
【出 處】《中國中醫秘方大全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
方二十六 銀菊飲
【組 成】銀花18克 菊花18克 甘草 8
克
【制用法】每日 1 劑,輕煎 2 次,取汁為茶頻飲。 2 歲以下 100 ~
200 毫升, 2 歲以上服 300 毫升。
【主 治】飲食不當,胃腸積熱的大便乾燥,排便困難。
【出 處】《中國中醫秘方大全》淮海中醫診所 2009.